特种油脂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9-03-15 17:52:16浏览次数:
一、油脂消费量的高低和对品质的要求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众所周知,油脂是人类食品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是提供人们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改善食物特有风味和增进人们食欲的重要食物。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高低和对品质的要求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由短缺经济年代每人每月250克的定量供应到如今的敞开供应,充分显示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来之不易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不断提高,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我国油脂油料生产和供应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在国内油料生产不断提高的同时,增加了进口油脂油料的数量(见表1、表2),从而促使了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给量和人均占有量的不断提高(见表3)。

注:①以上数字从我每年发表的文章中整理而来;
②2008年其他油料的合计产量为250万吨,其中亚麻籽的产量为35万吨,是我估算的;
③2009年八大油料的产量尚未公布。


注:2006至2008年食用油消费量按国产油料扣去食用部分后的总折油量加上净进口折油之和。
从以上表中反映的数字可以清楚地说明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我国的油料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油料产量由1990年的3452.8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6050万吨,增长75%,平均年增长4.2%。
第二、为满足食用植物油的市场供应,在提高国产油料产量的基础上,进口油脂油料数量快速上升。我国进口油脂油料净进口折油总量由1998年的283.6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1575万吨,增长455%,平均年增长50%。
第三、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由1998年的74%下降到2008年的41%。
第四、人均年消费占有量由1996年的7.7公斤上升到2008年的20.7公斤,已经达到世界人均水平。
另据有关数字显示,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2400美元,恩格尔系数达36%,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600美元,预示着我国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随着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开始讲究吃好,懂得“吃好求健康”。在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开始注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与功能特性,从而特种油脂普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二、我国特种油脂资源丰富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多样性,我国的食用植物油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在油料作物中,大豆、花生、油菜籽、葵花籽和棉籽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其中油菜籽和花生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除五大油料作物外,我国还有许多特种油料资源,通常称为“小油料”。所谓小油料,是相对于五大油料作物而言,因为它们的生长范围、播种面积和产量不如五大油料作物大。
我国可食用的特种油料品种多达上百种。一般分为木本和草本两大类,木本特种油料以油茶籽、茶叶籽、核桃、油橄榄、松籽、杏仁、翅果等为代表,其余一般为草本特种油料。目前,产量较大且已经开发利用的有:油茶籽油、茶叶籽油、亚麻籽油、核桃仁油、核桃油、紫苏油、红花籽油、橄榄油、葡萄籽油、月见草油、杏仁油、翅果油、南瓜籽油、苍耳籽油、沙棘油、松籽油和番茄籽油等等;另外还有资源丰富的米糠油、玉米油和小麦胚油等谷物油脂。
据统计,2008年我国大豆、花生、油菜籽、葵花籽和棉花籽等五大主要食用植物油料的总产量为5800万吨左右,是我国油料油生产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众多的特种油料大多产量在几十万吨左右,有的只有几万吨(见表4),其中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是米糠和玉米胚芽资源。我国每年的稻谷产量和玉米产量超过3亿吨。这些稻谷和玉米加工后能产米糠和玉米胚芽约二千万吨,可以作为油源利用的约千万吨,这是我国重要的油料资源。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料加工大国,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进出口大国。为满足食用油消费市场的供应,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油脂、油料。为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能力,充分开发利用特种油料资源,包括利用好米糠和玉米胚芽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三、特种油脂的营养价值高
所谓特种食用油脂,就是利用特种油料生产的油脂。在这些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见表4)。特种油脂,在市场上的价格,要比五大油料产品价值高几倍。在这些方面,是五大油料作物所不及的。因此,开发利用特种油料,生产特种食用油脂,是我国生产调和油及功能性油脂的重要油源,也是繁荣食用油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
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经营特种油脂的佼佼者,该公司自创建以来的十年时间里,坚持以特种营养植物油为核心业务,以收购农产品、精加工并出口销售为盈利模式,不断创新,产品发展到几十个品种,销售收入和利润平均每年递增25%。2007年出口额1600万美元(近1.1亿元人民币,占销售额的90%),个别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2008年国内终端产品的业务有明显增长,实现了销售额1500万,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0%,为未来在中国市场上的进一步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下面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和米糠油的开发利用及营养价值。
油茶籽油
油茶别名油茶树、茶油树。油茶籽油取自茶油树的果实,属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另外,在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种植。我国以湖南省种植最多,其次是江西、广西、浙江等南方十多个省(区)都有茶油生产。
油茶籽由茶油壳和茶油仁组成。我们讲的油茶籽油是茶籽仁经过压榨或浸出所制得的油脂。
油茶籽油色清味香,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达90%,其中油酸的含量高达80%以上。由于它的脂肪酸组成可与地中海地区的橄榄油媲美,加之碘价低,油脂稳定性好,不易氧化等特点,所以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长期食用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病。
红花籽油
红花属一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生命力很强,对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耐干寒、抗盐碱、抗虫害等特点。我国种植红花以新疆为最多,其次是云南、河南和四川等省也有少量种植。
红花籽既可作为油料制取食用油,又可作为医用。红花籽油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的食用油脂之一。红花籽油中还富含维生素E和甾醇等营养物质。长期食用对于降血压、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等有一定功效。红花籽油可与其他食用油调和成“健康油”和“营养油”,它还是制造亚油酸丸等保健药物的上等原料。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米糠油
米糠是稻谷加工成大米过程中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是近代开发利用起来的谷物油料资源。利用米糠提取油脂,在世界上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上世纪40年代初,我国天津曾建有米糠榨油的工厂,但一直没有什么发展。1953年以后,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才先后开始有较大规模的生产。1972年起米糠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并给予扶植,从此得到了较快发展。当时,米糠油的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水稻产区,其中湖南省的米糠油产量最多。
我国盛产稻谷,米糠资源非常丰富,米糠制油大有作为。现在,米糠油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油源。米糠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米糠油除具备米糠中的营养物质外,其脂肪酸的组成比例合理,一般米糠油中含亚油酸38%,含油酸42%,比例为1:1.1。现代观点以油酸和亚油酸的比例为1:1左右为佳,这样的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米糠油是营养价值最高的食用油脂之一。另外,米糠油还含有维生素E和谷维素等天然抗氧化剂,是生产谷维素的主要原料。谷维素对调节植物神经失调有明显的效果,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发展我国油脂工业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支持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2002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将湖南金健米业的米糠油和精深加工项目、江西武冠的茶油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新疆塔城的红花籽油精深加工项目等列入了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示范工程项目,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另外,近几年来国家对以发展油茶为代表的木本油料的生产高度重视。以发展油茶为例,目前正在通过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对种植油茶实行多项扶持政策等措施,计划到2020年,将油茶籽的年产量由现在的20多万吨提高到250万吨。由此可见,物种油料的生产和开发利用的美好前景即将到来。我们相信,今后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更多更好的特种食用油脂将与消费者见面;更多更好的特种食用油脂将为中国人的健康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